时间: 2025-04-26 02:3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4:04
词汇“娴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娴”通常指文雅、有教养,而“靡”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细腻、华丽、奢侈等。将两者结合,“娴靡”可能指的是一种文雅而华丽的状态或风格。
由于“娴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宫廷生活、贵族风范或某种精致的艺术风格。
“娴”和“靡”都是古汉语词汇,它们的组合可能是后人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高雅和华丽状态而创造的。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组合并不常见,可能只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文中出现。
在古代中国,宫廷文化和贵族生活强调文雅和华丽,因此“娴靡”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用来形容那些追求高雅生活的人或事物。
“娴靡”给人一种高贵、精致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美的画面,如细腻的丝绸、精美的瓷器或优雅的舞蹈。
由于“娴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娴靡”用于描述一个场景或人物,如:“她的舞姿娴靡,仿佛是从古画中走出的仙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的画作,其中的人物服饰和环境都显得娴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的优雅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娴靡”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法语中的“élégant”(优雅的)和“luxueux”(豪华的)。
“娴靡”是一个富有古典美感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尤其是在描述高雅和精致的事物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多样性。
1.
【娴】
(形声。从女,闲声。本义:文雅;柔美文静,庄重不轻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嫺,雅也。 、 《后汉书·马援传》注-嫺雅,犹沈静也。 、 张衡《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 、 《论衡·定贤》-或骨体娴丽。 、 曹植《静思赋》-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
【组词】
娴婉、 娴丽
熟悉(掌握得熟練自如)。
【引证】
《明史 戚繼光传》-今邊兵惟習馬耳,未娴山战、林战、谷战之道也。 、 《畫图緣》-這花生,已弃詩书而娴韜略。 、 《史記賈屈原賈生列传》-娴于辭令。
【组词】
娴熟
2.
【靡】
(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引证】
《尔雅》-靡,无也。 、 《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 《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 、 《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
【组词】
靡有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