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21:14
摸头不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摸不到头”,比喻事情复杂或深奥,让人难以理解或捉摸不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问题或情况非常复杂,以至于人们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或理解其本质。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故事情节的复杂性,或者某个角色的思想和行为的难以理解。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话题或情况的复杂性,表示自己无法理解或处理。
专业领域: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或复杂的科学问题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理论或概念的深奥和难以理解。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摸头”引申而来,表示无法触及或理解事物的本质。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更多地用于比喻复杂或深奥的事物。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复杂性的认知和表达。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困惑和无奈的感觉,因为它传达了一种无法理解和解决的复杂性。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一种挫败感或无力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些难以理解的技术问题或复杂的政治局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世事如棋局,摸头不着边,
黑白交错间,谁能解其玄?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复杂的迷宫前,试图找到出口,但却摸头不着。
听觉联想:可以想象一段复杂的音乐,旋律和和声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理解其结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eyond comprehension" 或 "incomprehensible",用来形容难以理解的事物。
摸头不着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用来形容复杂和深奥的事物。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反映了人们对复杂性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我刚到此还~。
1.
【摸】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组词】
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 摸挲、 摸牌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