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59
“摸不着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触摸不到边缘,比喻事物难以捉摸、理解或把握,常用来形容某事非常复杂、深奥或超出理解范围。
“摸不着边”这一表达源自日常生活中的触觉体验,逐渐演变为比喻用法,用以形容难以理解或把握的事物。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出现在现代汉语中。
在**文化中,该词汇常用于形容深奥的哲学思想或复杂的现实问题,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复杂事物的探索和困惑。
该词汇常带有一种困惑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无助和迷茫。
在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感觉就像“摸不着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的思绪,如星辰般摸不着边,在无垠的宇宙中,寻找着那一丝光亮。”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comprehension”或“out of reac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难以理解或把握的意思。
“摸不着边”这一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不仅用于形容复杂和深奥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的情感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咱别谈~的事了。
1.
【摸】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组词】
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 摸挲、 摸牌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4.
【边】
(形声。从辵(chuò),臱(mián)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边,行垂崖也。 、 《尔雅》-边,垂也。 、 唐·李白《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组词】
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 边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