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6:52
词汇“偏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具有一定的古文色彩,主要用于描述某种偏颇或遮蔽的状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偏蔽”进行深入分析:
“偏蔽”由两个字组成:“偏”意味着偏向、不公正或不全面;“蔽”则指遮蔽、蒙蔽或阻碍。结合起来,“偏蔽”通常指因偏见或无知而导致的信息不全或判断不公。
“偏蔽”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专业或学术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反对“偏蔽”,认为这是智慧和道德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偏蔽”常与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视角相联系。
“偏蔽”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知、狭隘和偏执,它提醒我们在思考和判断时要保持开放和公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偏蔽”而产生的误解或冲突,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某个成员的偏蔽观点可能导致项目进展受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偏蔽的阴影下,真理的光芒难以穿透。”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一片模糊的视野中,四周被厚重的雾气所包围,这可以象征“偏蔽”的状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ased”或“blind spot”,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偏蔽”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信息获取和判断时要避免偏见和无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偏蔽”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视角。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