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3:11
土蚕:土蚕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学名为Agrotis segetum。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以植物的根部为食,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因此被视为害虫。
土蚕一词源自中文,直接描述了这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在古代农业文献中,土蚕已经被提及作为害虫。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土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基础,因此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如土蚕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占有一定地位。土蚕作为害虫,其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土蚕作为一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农业损失的担忧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思考。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联想,尽管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可能会使用各种方法来防治土蚕,如使用生物防治或化学农药。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土蚕这一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在诗歌中,土蚕可以被用来象征破坏和重生:
夜幕下,土蚕悄悄啃食, 生命的循环,破坏与新生。
土蚕可能让人联想到土壤的质感、夜晚的宁静以及农作物的脆弱。相关的视觉图像可能包括土壤、植物根部和夜晚的田野。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土壤害虫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农业害虫的角色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害虫可能被称为“cutworm”。
土蚕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蚕】
(形声。本义:一种能吐丝结茧的昆虫)。
同本义 。有家蚕、柞蚕等。蚕丝为重要的纤维资源。
【引证】
宋·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组词】
蚕舍、 蚕精、 蚕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