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8:38
词汇“[二三其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似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二三其节”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两个或三个节”,这里的“节”可能是指节日、节气、节拍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这个定义只能是推测性的。
由于“二三其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难以确定。如果假设它指的是节日或节气,那么它可能用于描述一年中某些特定的、不连续的时间段。
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以下例句仅为假设:
同义词:如果“二三其节”指的是特定的节日或节气,那么同义词可能包括“特定节日”、“不连续的节日”等。 反义词:如果“二三其节”指的是不连续的节日,那么反义词可能是“连续节日”或“常规节日”。
由于“二三其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
如果“二三其节”指的是特定的文化节日,那么它可能反映了某个文化或社会群体对特定时间段的重视和庆祝方式。
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二三其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难以提供。
在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二三其节”来描述不连续的时间段或特殊的节日:
春风拂过,带来了二三其节,
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颜色。
由于“二三其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二三其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二三其节”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难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对于不常见的词汇,可以通过更多的语料库研究和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
1.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