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3:10
处决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执行死刑,即依法对犯有严重罪行的犯人执行死亡的刑罚。这个词汇通常与法律、正义和惩罚紧密相关。
处决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的意思是处理、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特指执行死刑。在现代汉语中,处决主要用于法律语境,指代执行死刑的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处决的方式和意义各不相同。例如,古代的公开处决往往带有示众和警示的作用,而现代社会则更倾向于私密和人道的执行方式。
处决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严肃、沉重和悲剧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死亡、正义和惩罚,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生命价值和法律公正性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处决通常是一个遥远而严肃的话题,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然而,通过新闻报道或历史学*,我们可能会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处决案例,从而对这一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处决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终结和转变:
“在那寂静的夜晚, 命运的剑悄然落下, 一切的喧嚣与挣扎, 终将被处决于无声。”
处决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监狱、刑场等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严肃音乐或寂静无声的环境。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冷酷的刑具或肃穆的执行场面。
在不同文化中,处决的方式和观念差异很大。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倾向于公开处决以示众,而其他文化则可能更注重私密和人道。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execution”,其使用和理解也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处决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法律和正义的概念,还触及生命的价值和道德的边界。通过对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法律和道德观念,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1.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
2.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