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21
乏倦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感到疲劳、疲倦或缺乏精力。它描述的是一种身体或精神上的疲惫状态,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学*或其他活动导致的。
“乏倦”由“乏”和“倦”两个字组成,其中“乏”意为缺乏,“倦”意为疲倦。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疲劳和缺乏精力的状态。在古代汉语中,“乏”和“倦”常单独使用,现代汉语中则更多地以复合词形式出现。
在**文化中,“乏倦”常常与养生、休息和调整生活节奏的观念相关联。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更容易感到乏倦,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成为重要议题。
“乏倦”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消极的,它让人联想到需要休息和放松的时刻。在表达时,可能会带有一种无奈或渴望解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感到乏倦,这时我会选择短暂休息或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来恢复精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点点,我独坐窗前,心中乏倦,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视觉上,“乏倦”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灯光、沉重的眼皮和慵懒的姿态。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呼吸声或缓慢的心跳声。
在英语中,“乏倦”可以对应为“fatigued”或“weary”。这些词汇在描述疲劳状态时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和状态。
“乏倦”是一个描述疲劳状态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在语言交流中更加丰富和细腻。
1.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2.
【倦】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倦,疲也。 、 潘岳《西征赋》-倦狭路之迫隘。 、 《礼记·表记》-不继之以倦。 、 《论语》-居之无倦。 、 《汉书·严助传》-士卒罢倦。 、 《战国策·齐策四》-文倦于事。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劳苦倦极。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相公倦。
【组词】
困倦、 倦程、 倦飞、 倦怯、 倦惫、 倦闷、 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