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36:34
劳动合同制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确立劳动关系、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明确了劳动者的雇佣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
在专业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等,劳动合同制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规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就业、劳动关系或劳动法改革时,它会被频繁提及。
劳动合同制这个词汇源于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需求。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劳动合同制逐渐成为全球通行的劳动管理方式。在*,劳动合同制的实施始于198年,随着《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这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在**,劳动合同制的实施是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措施。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劳动关系的规范和管理,同时也是对国际劳动标准的接轨。
劳动合同制给人以规范、正式和保障的印象。它代表了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意味着雇主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义务。
在个人经历中,劳动合同制确保了我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如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和休假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诗歌中,可以将劳动合同制比喻为“劳动者的盾牌”,保护他们免受不公和剥削。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正式的合同文件,上面印有公司的印章和双方的签名。听觉上,可能是律师或HR在解释合同条款时的严肃声音。
在不同国家,劳动合同制的具体内容和执行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相似的,即通过合同来规范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制是现代社会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它不仅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也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在学*语言和法律知识时,理解这一制度对于把握现代劳动关系的本质至关重要。
1.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4. 【同】 ——见“胡同”hútòng。
5.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