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7:03
“火伞高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火焰像伞一样高高展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火焰燃烧得非常旺盛,或者比喻某种力量或情绪非常强烈、高涨。
“火伞高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基于对火焰形态的直观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描述火焰,还可以用来比喻其他强烈的事物。
在**文化中,火往往象征着热情、力量和变革。因此,“火伞高张”这个成语在描述这些正面特质时,常常带有积极的含义。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震撼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壮观的景象、激烈的情绪或者重大的变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或者一个热情洋溢的聚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火伞高张,照亮了寂静的街道,温暖了旅人的心。”
结合图片或视频,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伴随着噼啪作响的声音,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ames soaring high”或“blazing fire”,虽然不如“火伞高张”那样形象生动,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强烈意象。
“火伞高张”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表现力,能够有效地传达强烈的情感和场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伞】
(繖为傘的古字)。
特指伞盖。长柄,圆顶,伞面边缘有流苏下垂,也称马伞。古代仪仗的一种,用不同颜色区别品级的高下。知府以上用黄色,知州以下用蓝色。
【引证】
《魏书·裴延传》-服素衣,持白伞白幡。 、 《儒林外史》-人只看见他大门口,今日是一把黄伞的轿子来…。
【组词】
伞子、 伞扇、 伞竿、 伞檐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