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51:18
词汇“少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少帛”由两个字组成:“少”和“帛”。
结合起来,“少帛”可能指的是少量的丝织品,或者在某种语境下表示缺乏丝织品。
由于“少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少帛”来描述某种物资的稀缺。
由于“少帛”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少帛”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丝织品是重要的商品,因此“少帛”可能用来描述物资的稀缺。
在**古代,丝织品是重要的贸易商品,也是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因此,“少帛”可能在描述社会经济状况或个人财富时出现。
由于“少帛”涉及稀缺和珍贵,它可能引起一种珍惜和渴望的情感反应。
在现代生活中,“少帛”不太可能直接应用,但如果我们讨论古代贸易或文化遗产,它可能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被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少帛”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少帛成了贵族间交换的珍贵礼物。”
由于“少帛”涉及古代丝织品,可以联想到细腻的丝绸质感,以及古代市场和交易的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少帛”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对稀缺珍贵物品的描述。
“少帛”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丝织品的重视。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但在日常表达中并不常用。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 、 《左传·闵公二年》-大帛之冠。 、 《淮南子·原道》-执玉帛者万国。 、 《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 、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布帛、 玉帛;财帛;帛召、 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