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2:36
县邑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县”和“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县”指的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行政区;“邑”则指城市或城镇。因此,“县邑”字面意思是指县级行政区的城镇,即县治所在的城市或城镇。
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县邑”常用来描述地方行政中心或城镇的景象,如《史记》中有“县邑之民”的描述。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在口语和日常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县城”或“县级市”等现代词汇。
同义词:县城、县级市、城镇 反义词:乡村、农村、乡野
“县邑”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区划体系。在周朝时期,“县”是一种地方行政单位,而“邑”则指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县邑”逐渐演变为指代县级行政区的城镇。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具体的词汇如“县城”所替代。
在**古代,县邑是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县邑的繁荣与否直接反映了地方治理的成效。在现代社会,县邑仍然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节点,承担着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角色。
提到“县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朴的街道、传统的建筑和热闹的集市。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让人感受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在我的家乡,县邑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每逢节日,县邑的街道上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吸引着周边乡村的居民前来参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县邑”:
古道县邑旁,
石桥映夕阳。
行人匆匆过,
留下岁月长。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县邑,古老的石桥上行人匆匆,街道两旁是传统的建筑,远处传来集市的喧嚣声。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县邑的宁静与活力。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县邑”的词汇,但可以用“county town”或“county seat”来描述类似的行政中心。
“县邑”这个词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理解*古代行政体系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词汇。通过对“县邑”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的地方行政历史和文化传统。
1.
【县】
系挂。
【引证】
《说文》。-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 、 《国语·晋语》。注:“缢也。”-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縣。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
【组词】
县令、 县车
维系;拴系;系联。
【引证】
《淮南子·本经》-县联房植。 、 《礼记·檀弓》-县棺而封。
【组词】
县绝、 县联
2.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邑,国也。 、 《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组词】
敝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