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6: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6:40:07
“履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遵循正道、按照正确的原则行事。它强调的是行为上的正当性和道德上的正确性。
在文学作品中,“履正”常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正义行为,如“他一生履正,深受人民爱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专业领域,如法律、道德教育中,它会被频繁提及,强调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同义词中,“正直”强调个人品质的诚实和直率,“廉洁”特指在财务上的清白,“正义”强调公平和公正,“遵纪守法”则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反义词则分别对应了不诚实、不清白、不公平和违法的行为。
“履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履”意为行走或遵循,“正”指正确的道路或原则。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经典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概念和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履正”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紧密相关,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评价政治人物或公共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公众期待。
“履正”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诚实、公正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坚持正确的原则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履正”来评价那些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人,如一位公正无私的法官或一位坚守职业道德的医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纷扰的世界里,他履正如山,不为风浪所动。”
视觉上,“履正”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身着正装、面带严肃表情的人,在公众场合发表正义的演讲。听觉上,可能是庄重的音乐背景下的正义宣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phold justice”或“adhere to principl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
“履正”这个词在强调道德和法律的正确性方面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个人行为的指南,也是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基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对正义和道德的尊重和追求。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