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6:38
玉璪(yù zhèn)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古代贵族或官员佩戴在帽子上的玉制装饰品。这种装饰品通常用于表示身份和地位,是古代礼仪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玉璪常被提及,用以描述贵族或官员的服饰和仪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专业研究中。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玉璪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同义词:玉饰、玉佩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平民”、“庶民”等词汇形成对比,强调其贵族或官方的特性。
玉璪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为“玉制的装饰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贵族或官员的帽子装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等级制度。
在**古代文化中,玉璪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礼仪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等级和秩序的重视,以及对玉石这种材料的特殊崇拜。
玉璪给人一种庄重、高贵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礼仪规范。它激发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玉璪的展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让我对古代的工艺技术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玉璪:
金殿之上,玉璪闪烁,
官员们肃穆而立,
每一块玉,都是权力的象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诉说。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身着华服,帽子上镶嵌着精美的玉璪,在宫廷的灯光下闪闪发光。这种场景可以配以古筝或古琴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饰品也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服饰中的珠宝装饰,虽然形式和用途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象征。
玉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文化的信息,也激发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瑱】
古人冠冕上分垂于两耳侧的玉饰;美玉。
【引证】
《说文》。按,天子以玉,诸侯以石,字亦作磌。-瑱,似玉充耳也。从玉,真声。 、 《诗·鄘风·君子偕老》。笺:“塞耳也。”-玉之瑱也。 、 《周礼·弁师》-玉瑱 、 《仪礼·士丧礼》-瑱用白纩。 、 《礼记·檀弓》-角瑱。 、 《国语·楚语》-其又以规为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