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5:24
“揽辔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掌握缰绳的才能”,比喻有领导或管理的能力。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揽辔澄清”,原意是指官员上任时,希望能够整顿政治,澄清天下。
在文学作品中,“揽辔才”常用来形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特别是在政治或管理领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企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可能会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领导能力。
“揽辔才”源自古代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掌握马的缰绳一样,掌握国家的方向和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也适用于其他需要领导和管理能力的场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者的形象往往是高大、英明的,能够“揽辔澄清”天下。这种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影响着人们对领导者的期待和评价。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有能力、有远见、能够引领团队或国家走向成功的领导者形象。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具有揽辔才的领导,他的决策和领导风格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效率和士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揽辔才高志更坚,澄清天下任重远。”
想象一位领导者站在高处,手中握着缰绳,指挥着队伍前进,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力量和秩序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dership skills”或“managerial prow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领导和管理的能力。
“揽辔才”这个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对领导者的期待和赞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和能力对于团队和国家的重要性。
1.
【揽】
(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俱可手揽。
【组词】
揽跋、 揽镜、 揽持、 揽摄
2.
【辔】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wèi,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辔,马縻也。 、 《诗·邶风·简兮》-执辔如组。 、 《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执策分辔。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 清·周容《芋老人传》-或揽辔寒帷。
【组词】
辔勒、 辔衔、 辔策、 辔靷
3.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