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3:42
牲口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于农业劳动或提供肉、奶等产品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等。它通常指的是被人类驯养和利用的动物。
在不同的语境中,“牲口”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牲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祭祀用的动物,后来扩展到指所有被人类饲养和利用的动物。
在**传统文化中,牲口是农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劳动力,还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牲口的角色逐渐转变,但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许多人来说,“牲口”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有时被用来比喻不尊重人。然而,在农业社区中,它可能是一个中性甚至积极的词汇,因为它代表着生计和传统。
在我的家乡,牲口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邻居们照顾他们的牛和羊,这些动物对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牲口”:
晨曦中,牲口的铃声响起, 它们踏着泥土,耕耘着希望。 岁月如歌,牲口与农夫共舞,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编织着生活的篇章。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下,一群牲口在田野中悠闲地吃草,远处传来农民的呼唤声。这样的场景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的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ivestock”,它指的是被饲养的动物,用于食物、劳动力或其他目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待牲口的态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牲口”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农业术语,也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牲】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牲,牛完全也。 、 《谷梁传·哀公元年》-全曰牲,伤曰牛。 、 《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 、 《易·萃》。郑注:“大牲,牛也。”-用大牲。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
【组词】
牲体、 牲礼、 牲玉、 牲事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