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39:52
“枭徒”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枭”和“徒”。其中,“枭”通常指猫头鹰,但在古代汉语中也有指凶猛、狡猾的人的含义;“徒”则指人,尤其是指某一类人或追随者。结合起来,“枭徒”可以理解为指那些狡猾、凶狠的人,或者是指某一类特定的追随者。
在文学作品中,“枭徒”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阴险狡诈的角色,如反派或叛徒。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更具体地探讨“枭徒”在特定历史时期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枭”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最初指猫头鹰,后来引申为凶猛、狡猾的含义。“徒”字则有追随者、门徒的含义。两者结合,形成了“枭徒”这一词汇,主要用来形容那些狡猾、凶狠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头鹰通常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此“枭”字带有负面含义。在社会背景中,“枭徒”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动荡时期趁机作乱的人。
“枭徒”一词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警惕。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阴险、狡诈的人物,可能会在背后操纵或陷害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枭徒”这个词,但如果遇到那些狡猾、不诚实的人,我可能会在心里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枭徒潜行,
暗影中,阴谋悄然生。
月色朦胧,人心难测,
枭徒之影,何处是光明?
视觉上,“枭徒”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和猫头鹰的眼睛。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夜晚的寂静和猫头鹰的叫声。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chemer”或“deceiver”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枭徒”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狡猾、凶狠的人物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人物特征。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