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5:22
“烦嫌”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烦”和“嫌”。字面意思上,“烦”通常指感到厌烦、不耐烦,而“嫌”则指嫌弃、不喜欢。结合起来,“烦嫌”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厌烦和不喜欢,含有较强的负面情绪。
在不同的语境中,“烦嫌”的使用有所不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强弱,例如“厌烦”可能比“烦嫌”稍微温和一些,而“讨厌”则可能更加强烈。
“烦”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扰乱”,后来引申为心理上的不耐烦。“嫌”字则有“猜疑”和“不满”的意思,后来也用于表示不喜欢。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烦嫌”这一表达负面情绪的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烦嫌”常常与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有关。在传统观念中,即使内心感到烦嫌,也应保持表面的礼貌和克制,这反映了中国人重视和谐与面子文化的特点。
“烦嫌”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压抑和不满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忍耐的场合,或是与不愉快的人际互动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烦嫌的情况,比如重复的噪音、无意义的争论等。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烦嫌”这一情感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在诗歌中,“烦嫌”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深层的情感冲突,如:
烦嫌如影随形,
在心的角落悄然滋生。
言语无法触及,
却在每个转身间,
悄然提醒。
视觉上,“烦嫌”可能让人联想到皱眉、不悦的表情;听觉上,可能是刺耳的噪音或不和谐的对话。
在英语中,“烦嫌”可以对应为“annoyance”和“dislike”,但这些词汇在语义上可能不如“烦嫌”那样强烈和具体。
“烦嫌”是一个表达负面情绪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