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3:32
词汇“烦复”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烦”和“复”。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烦复”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烦复”字面意思是指事情复杂、繁琐,让人感到烦恼和困扰。它通常用来形容过程或内容的复杂性,以及这种复杂性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烦”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头痛,引申为烦恼、烦闷。“复”字原意为返回,引申为重复、复杂。两者结合,形成了“烦复”这个词汇,用以形容事情的复杂性和带来的烦恼。
在**传统文化中,简洁、明了被视为美德,而“烦复”则常常与不必要的复杂性和繁文缛节相联系,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倾向于避免“烦复”的情况。
“烦复”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烦复”来形容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的事务,比如填写复杂的表格或处理繁琐的行政程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烦复”:
烦复的世事如蛛网,
缠绕心间难自拔。
愿寻一片清净地,
远离尘嚣与烦复。
视觉上,“烦复”可能让人联想到错综复杂的线条或图案;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嘈杂、混乱的声音。
在英语中,“烦复”可以对应“complicated”或“cumbersome”,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烦复”,因为它们缺乏“烦”字所蕴含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烦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复杂性和繁琐性时的独特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现象。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