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34
词汇“清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清伦”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清晰的伦理”或“纯洁的伦常”。其中,“清”通常指清晰、纯洁,而“伦”则指伦理、伦常,即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
由于“清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种理想化的道德境界或社会秩序。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广泛使用。
由于“清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为有限。它可能是由“清”和“伦”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理想化的道德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一直是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清伦”可能被用来强调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清伦”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如纯洁、高尚、理想化的联想。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美好道德境界的向往。
由于“清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清伦”来表达一种理想化的道德境界:
在清伦的光辉下,
人们心灵纯洁,
行为符合伦理,
社会和谐安宁。
由于“清伦”这个词较为抽象,它可能不会直接带来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想象在一个宁静的村庄,人们和睦相处,这种场景可能会与“清伦”的意境相契合。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清伦”的词汇,但类似的道德理想和伦理规范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清伦”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人们对理想道德境界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中,它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伦】
(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伦,辈也。 、 《荀子·富国》-人伦并处。 、 《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礼记·曲礼下》-毛犹有伦。 、 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赵奢之伦。
【组词】
伦辈、 伦序、 伦表、 伦品、 伦侯、 伦望、 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