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0:07
词汇“恐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恐”和“虑”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恐虑”进行深入分析:
“恐虑”字面意思是指恐惧和忧虑,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因为担心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伴随着紧张、不安和焦虑。
“恐”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恐惧的意思,而“虑”字则表示思考或担忧。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恐惧和忧虑的复合词。
在**文化中,“恐虑”常常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安全的追求。
“恐虑”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紧张和不安。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使人在面对选择时更加谨慎。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重要考试时感受到恐虑,这种情绪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恐虑”来表达内心的不安:
夜深人静时,恐虑如影随形,
星光不语,心事重重。
“恐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和紧张的音乐,如悬疑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和场景。
在英语中,“恐虑”可以对应为“apprehension”或“anxiety”,它们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一种担忧和不安的情绪。
通过对“恐虑”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它所承载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
2.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