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27:18
射策(shè c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射击来选择策略或方法。在古代,它可能指的是通过射箭来决定行动方向或策略,类似于抽签或占卜的方式。在现代,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可能会出现。
在文学作品中,射策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随机或命运决定的方式,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决策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历史和文化特定性。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射策可能会被提及,以讨论古代的决策方式或文化*俗。
射策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射箭文化和占卜*俗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地保留在文学或历史研究的语境中。
在古代**,射策可能是一种常见的决策方式,尤其是在军事或政治领域。这种做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命运和天意的信仰,以及对随机性的接受。
射策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可预测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感和对未知的敬畏。
在现代生活中,射策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射策融入到一个关于古代英雄或战争的故事中,以此来增加故事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结合古代射箭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射策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的鼓声和号角。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随机决策方式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和形式表现,如西方的掷骰子或抽签。
射策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讨论古代文化和历史时,它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词汇。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