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3:20
墓陵:指埋葬死者的大型墓地,通常规模较大,有时包含纪念性建筑,如陵墓、纪念碑等。在**,墓陵往往与皇室或贵族有关,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等。
墓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墓”指埋葬死者的地点,“陵”指高大的土堆或纪念性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墓陵”逐渐成为指代大型、具有纪念意义的墓地的专用词汇。
在文化中,墓陵不仅是安葬死者的地方,也是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的场所。它们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或人物相关联,成为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
墓陵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生命的无常。它也可能引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参观秦始皇陵时,我被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所震撼,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死亡的深刻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墓陵”用作象征,表达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岁月的长河中,
墓陵静静矗立,
见证了无数的兴衰,
承载着永恒的记忆。
视觉:墓陵的图像可能包括高大的陵墓、石碑、雕塑等,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听觉:在描述墓陵时,可能会联想到风声、鸟鸣或远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墓陵的概念和形式各异。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则安葬了许多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墓陵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具体的墓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