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4:19
死路 的字面意思是指一条没有出口的道路,通常用来比喻事情没有发展的余地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基本含义上,它传达了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适用性。例如,“死胡同”更常用于物理空间,而“绝境”则更多用于比喻情境。
“死路”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一直沿用至今。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概念表达,但用词可能不同。
在**文化中,“死路”常与“绝境逢生”相对,强调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了人们对于“死路”一词的理解和使用。
“死路”一词通常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无助和绝望。在表达时,它常常用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面对困难时感到自己走到了“死路”的时刻,但通过努力或外界帮助找到新的出路,这种经历加深了对该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我行走在一条死路上,心中却燃着不灭的希望之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荒废的道路,两旁是枯萎的树木,天空阴沉。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氛围。
在英语中,“死路”可以对应为“dead end”,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impasse”。这些词汇在各自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比喻意义。
通过对“死路”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情感和情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