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1:55
生刍(shēng ch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新鲜的草料”或“新割的草”。它通常指的是刚刚割下、尚未经过处理的草,可以用作动物的饲料。
在文学作品中,生刍可能被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清新或田园生活的宁静。在口语中,它可能直接指代新鲜的草料。在农业或畜牧业的专业领域,生刍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生刍更强调草的新鲜度和刚割下的状态,而新草和鲜草可能更侧重于草的鲜活状态。反义词则强调草的陈旧或干燥状态。
生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生”(新鲜)和“刍”(草料)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它就已经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于描述新鲜的草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生刍**可能与田园诗和自然美学有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它更多地与农业和畜牧业相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刍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宁静的乡村和勤劳的农民。它传递出一种自然、健康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个人经历中,生刍可能与童年时在乡村的记忆有关,比如帮助家人割草喂养家畜,或者在田野中奔跑玩耍的情景。
在诗歌中,可以将生刍融入到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
清晨的露珠,闪烁在生刍之上, 牧歌悠扬,牛羊悠然自得。
生刍可能让人联想到绿色的田野、清新的草香和牛羊的叫声。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或者通过自然声音的录音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生刍可以对应为“fresh hay”或“green fodder”。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新鲜草料的重视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生刍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承载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农业术语,也是一个能够唤起美好情感和联想的词汇。通过对生刍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中的自然美学和农业文化。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刍】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义:割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周礼·太宰》-七曰刍粖之式。 、 《左传·昭公十三年》-淫刍荛者。 、 《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 、 《越绝书·外传本事》-刍莝养马。
【组词】
刍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