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22:43
挂钩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来悬挂或连接物体的装置,通常是一个弯曲的金属或塑料件。基本含义可以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联。
在不同的语境中,“挂钩”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挂钩”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其物理形态和功能。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比喻性的用法逐渐增多,扩展了词汇的含义和应用范围。
在某些文化中,“挂钩”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装饰艺术中,精美的挂钩可能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在社会交往中,“挂钩”比喻性地表示建立联系或关系。
“挂钩”这个词汇给人以稳定和连接的联想,可能引发对有序和组织性的积极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挂钩常用于挂衣服、钥匙等物品,方便整理和取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挂钩”比喻为心灵的连接:
我们的心,如同精致的挂钩, 在爱的风中轻轻摇曳, 彼此相连,永不分离。
挂钩的视觉形象通常是简单而实用的,可以联想到金属的光泽和形状。听觉上,挂钩可能与金属碰撞的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挂钩”可能有类似的词汇,如英语中的“hook”,其用法和含义大致相同。
“挂钩”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实用性和比喻性的双重功能,其灵活的应用使其成为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语言表达。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钩】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gōu),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引证】
《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鉤,曲也。 、 《玉篇》-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 、 《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鉤。 、 《国语·晋语》。注:“带鉤也。”-申孙之矢,集于桓鉤。 、 《孟子》-岂谓一鉤金。 、 《庄子·胠箧》-窃鉤者诛。 、 《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以尔鉤援。 、 《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作刀剑鉤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