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4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48:15
“女史”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女性史官或女性文官,特指那些负责记录历史、撰写文书的女性官员。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到。
“女史”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教育和职业机会有限,因此能够担任史官或文官的女性非常罕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仍保留其独特的意义。
在古代**,女性地位相对较低,能够担任官职的女性非常少见。因此,“女史”一词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女性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卓越成就。
“女史”这个词给人一种优雅、才华横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古代那些才华出众、文采斐然的女性。它唤起了一种对女性智慧和才能的尊重和敬仰。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女史”这个词,它让我对古代女性的教育和职业机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女史”:
女史挥毫墨香浓,
字字珠玑映月明。
千古风华留史册,
一纸诗篇动人心。
想象一位古代女史坐在书案前,手持毛笔,专注地书写着历史。她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优雅,这种场景可以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女性才华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女学者”或“女文人”,但“女史”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女史”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代表了古代女性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卓越成就。通过学和了解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地位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女性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