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9:34
“沾泥带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沾上了泥土和水,比喻做事不干脆,拖泥带水,或者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冗长拖沓。
“沾泥带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人们常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的行为或性格,这个成语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
在**文化中,简洁明了的表达一直受到推崇。因此,“沾泥带水”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文学创作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影响。它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避免冗长和拖沓,追求简洁和效率。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干脆和拖沓。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说话啰嗦、做事不果断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在写作和演讲时要避免“沾泥带水”,力求简洁明了。例如,在准备工作报告时,我会尽量精简内容,避免不必要的细节,确保听众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言辞如流水,切勿沾泥带水,
简洁是金,明了是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eat around the bush”(绕弯子),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有相似的含义,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说话拖沓。
“沾泥带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明确的含义,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简洁明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帮助我避免冗长和拖沓,提高沟通效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
1.
【沾】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2.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