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21
词汇“巧节”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词语,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巧节”这一词汇的分析:
“巧节”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巧妙的节制”或“巧妙的节选”。在这里,“巧”通常指的是巧妙、精巧,而“节”可以理解为节制、节选或节日的简称。
由于“巧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精巧的节制或选择,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巧妙手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或情境中。
由于“巧节”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巧”和“节”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临时性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巧节”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文化活动或节日,强调其精巧和节制的特点。
“巧节”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精致和节制的联想,让人想到在复杂情境中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巧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巧节”用来形容某种精巧的艺术创作或生活态度,例如:“她的画作总是巧节有致,每一笔都恰到好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精巧工艺品的画面,如微雕或刺绣,这些都能体现“巧节”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某种精巧的乐器演奏,如小提琴的细腻演奏。
由于“巧节”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巧节”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文中对精巧和节制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它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表达工具。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