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50
词汇“孽妾”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古代文学和历史语境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孽妾”字面意思是指不正当或不合法的妾室。在古代**,妾室制度是合法的,但“孽妾”特指那些因不正当关系而成为妾的女性,通常带有贬义。
“孽”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罪恶、不正当,“妾”则是指妾室。随着时间的推移,“孽妾”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情妇”等词汇。
在古代**,妾室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性别不平等。使用“孽妾”一词,往往是对这些女性的一种道德批判。
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正当的性关系、道德败坏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历史背景或人物。
在创作中,可以将“孽妾”作为一个角色,探讨她在古代社会中的生活和挣扎,以及她对现代读者的启示。
由于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剧、古装电影中的某些场景,或者是悲伤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mistress”(情妇)在英语中可以找到。
“孽妾”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性别不平等和道德观念。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保持对历史的敏感性。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妾】
(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ň”(qiā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妾,有罪女子给事者。 、 《周礼·太宰》-八月臣妾。 、 《国语·晋语》-纳女工妾三十人。 、 《书·费誓》-臣妾逋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