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26
暴躁:形容词,指人的情绪容易激动,行为粗暴,缺乏耐心和自制力。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时,容易发怒、发脾气。
暴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暴"字有猛烈、突然的意思,"躁"字则指不安、急躁。两个字组合起来,形象地描述了情绪的激烈和行为的冲动。
在东方文化中,暴躁往往被视为不成熟或缺乏修养的表现。在社会交往中,保持冷静和克制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交技能。
暴躁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冲突和不安。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人在表达时更加谨慎,避免触怒他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变得暴躁,这影响了团队的氛围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暴躁”融入描述自然现象的诗句中,如“狂风如暴躁的野兽,撕裂着夜的宁静”。
暴躁可能让人联想到雷鸣电闪的画面,或是急促激烈的音乐节奏。
在英语中,“暴躁”可以对应为“irritable”或“short-tempered”,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情绪容易激动的意思。
暴躁是一个描述情绪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冷静和克制的重要性。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