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1:49
健忘:指记忆力差,容易忘记事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记忆功能不佳,无法记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信息。
“健忘”一词由“健”和“忘”组成,其中“健”原指健康,后引申为良好;“忘”即忘记。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一致。
在**文化中,健忘有时被视为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与衰老相关。社会对此的态度通常是同情和理解,但也可能带来对老年人的偏见。
健忘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失去控制感的恐惧,尤其是在记忆对个人身份和连续性至关重要的情境下。它也可能引发对老年人和认知衰退的同情。
个人经历中,健忘可能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如忘记带钥匙或忘记某个重要的日期,这些小插曲虽然令人沮丧,但也提醒我们记忆的脆弱性。
在诗歌中,健忘可以被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消逝:
岁月如梭,记忆如烟, 健忘的影子,随风飘散。
视觉上,健忘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图像或逐渐消失的文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逐渐减弱的声音,如同记忆在脑海中慢慢淡去。
在英语中,“健忘”可以对应为“forgetfulness”或“amnesia”,前者更侧重于日常的遗忘,后者则常用于医学语境,指严重的记忆丧失。
健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生理现象,也触及了人类对记忆、时间和身份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健忘的多种语境和情感联想,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人类的经验和情感。
1.
【健】
(形声。从人,建声。本义:强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健,伉也。 、 《易·说卦传》-震其究为健。 、 《韩诗外传》-四健骄也。 、 《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天下健者。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与汝幸双健。
【组词】
健举、 健舞
2.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