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2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1:25
混血儿: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出生时父母属于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在生物学上,它指的是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的后代。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混血儿可能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和身份认同。
混血儿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混”和“血”两个字组成,直译为“mixed blood”。在历史上,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中性化,甚至有时带有积极的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味。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混血儿的接受程度和身份认同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混血儿可能被视为文化融合的象征,而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社会中,他们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挑战。
混血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多元、包容和创新。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激发对多样性的欣赏和对社会融合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混血儿朋友,他的多元文化背景让他在解决问题时总能提供新颖的视角,这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混血儿”:
在文化的交织中诞生,
混血儿,你是桥梁,
连接着东与西,
在世界的画布上,
绘出独特的色彩。
混血儿可能让人联想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元素的图片或播放融合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来体现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混血儿”可以翻译为“mixed-race person”或“biracial person”。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混血儿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生物学上的遗传多样性,也体现了社会文化层面的多元融合。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
1.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