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39:07
“今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今”和“来”两个字组成。其中,“今”指的是现在或当前的时间,“来”表示到来或出现。因此,“今来”字面意思是指现在到来或出现,通常用来描述某事物或某人现在到达或出现的动作或状态。
在不同的语境中,“今来”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今来”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今”和“来”都有各自的使用历史,而“今来”作为一个词组,可能在宋代或更早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今来”可能与时间观念和变化意识有关。文化强调“时”的概念,即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因此“今来”在描述事物变化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今来”可能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期待感,因为它通常与新事物的到来或变化相关。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变化的接受。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使用“今来”来描述某个新**或新人的到来,例如:“今来一位新邻居,我们都很高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今来”:
今来春风暖,花开满枝头。
新绿映眼帘,生机盎然透。
“今来”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门口,迎接新的一天或新的客人。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门铃声或欢迎的笑声。
在英语中,“今来”可以对应为“now coming”或“now arriving”,但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与汉语中的“今来”有所不同。
通过对“今来”的深入学和分析,我认识到这个词汇在描述时间和变化方面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词,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今来”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时间和变化的概念。
1.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