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4:22
“债台高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债务堆积如山,形容负债极多,难以偿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个人或组织因为过度借贷或财务管理不善而导致债务累积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债台高筑”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困境,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过度消费或投资失败而陷入财务危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财务管理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同义词:负债累累、债多不愁、债如山积 反义词:财源广进、富甲一方、家财万贯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适用性。例如,“负债累累”更侧重于描述债务的数量,而“债台高筑”则更形象地比喻债务的累积程度。
“债台高筑”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从“债”和“台”这两个字的意义中衍生出来的。在古代,“台”可以指高大的建筑物,因此“债台高筑”形象地比喻债务堆积如山。
在**文化中,债务通常被视为一种负担,因此“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带有负面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谨慎理财,避免过度借贷。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虑,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因为债务问题而生活陷入困境的人们,以及他们面临的巨大压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个朋友因为不慎投资失败而债台高筑,最终不得不卖掉房子来偿还债务。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债台高筑,心如悬旌,夜不能寐,梦回债山。”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座高耸的债山,上面堆满了账单和借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心跳声和不断累积的债务数字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owning in debt”或“over one's head in debt”,都形象地描述了债务过多的情况。
“债台高筑”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深刻地反映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谨慎对待财务问题,避免陷入无法摆脱的债务困境。
分为二周,有逃债之台。
战国后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现已陷入~的境地。
1.
【债】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债,债负也。 、 《汉书·论贵粟疏》-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债壳子、 债赖、 债累、 债桩、 内债、 外债、 公债、 举债、 背债
2.
【台】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yí))。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 同: 鲐
【引证】
《诗·大雅·行苇》-黄台背,以引以翼。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筑】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捣土使坚实。
【引证】
《说文》-築,捣也。 、 《韩非子·说难》-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
【组词】
筑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