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4:48
词汇“却尘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文学性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却尘褥”字面意思是指除去尘土的褥子。其中,“却”有除去、排除的意思,“尘”指尘土,“褥”则是指铺在床上的垫子。综合来看,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个清洁过的、没有尘土的床褥。
由于“却尘褥”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生活、清洁卫生或者表达某种清新、洁净的意境时。在现代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
“却尘褥”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可能更多使用“清洁床褥”或“换洗床单”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古代**,清洁卫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宫廷和贵族家庭中,清洁床褥是一种日常礼仪和卫生的体现。这个词汇可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却尘褥”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清新、整洁的感觉,联想到清晨的阳光、干净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使用“换洗床单”或“清洁床铺”等表达,而不是“却尘褥”。这个词汇可能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更有用武之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却尘褥”来营造一种古雅、清新的氛围,例如:
晨光洒落窗前,
却尘褥,心自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干净整洁的卧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洁白的床褥上。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清晨的鸟鸣和轻柔的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表达清洁床褥的概念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可能会说“change the bedsheets”或“clean the bedding”。
“却尘褥”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但它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雅致和细腻。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韵味,同时也能够在特定的文学创作中灵活运用。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3.
【褥】
(形声。从衣,辱声。本义:坐卧的垫具) 同本义。
【引证】
《三苍》-褥,荐也。 、 明·刘基《苦斋记》-寝必重褥。
【组词】
褥甸、 坐褥;褥垫;褥席、 褥子;褥位、 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