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22:12
“暗处”字面意思指的是光线不足、不易被看见的地方。基本含义通常指那些阴暗、隐蔽或不易察觉的场所或状态。
“暗处”由“暗”和“处”两个字组成。“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光线不足;“处”意为位置或地方。随着语言的发展,“暗处”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隐蔽或不易察觉的情境。
在许多文化中,“暗处”常与负面情绪或行为联系在一起,如犯罪、阴谋等。在社会心理学中,暗处也可能指那些不易被社会规范约束的行为空间。
“暗处”常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隐藏的危险或未知的恐惧,同时也可能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个人生活中,“暗处”可能指那些我们不愿公开的秘密或隐私,也可能是在困难时期寻找的避难所。
在诗歌中,“暗处”可以用来描绘夜晚的静谧:
月光洒在暗处,
星辰在夜空中闪烁,
寂静中,心灵得以沉思。
在不同语言中,“暗处”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都指光线不足或不易被看见的地方。例如,英语中的“dark corner”或“shadowy place”。
“暗处”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空间的状态,也常被用来象征心理或社会层面的隐蔽和未知。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暗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