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7:46
城垣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城墙,特指古代城市周围的防御性建筑。它通常由石头、砖块或土堆砌而成,用于保护城市免受外敌侵袭。
城垣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城”和“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城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城市的防御墙。
在**文化中,城垣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历史的沉淀。许多古城的城垣已成为文化遗产,吸引着游客和学者。
城垣给人以坚固、庄严和历史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战争、英雄和民族精神。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西安的古城墙,那里的城垣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城市的宏伟和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城垣可以被用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古城垣上,岁月悠悠,
石砖斑驳,诉说着往昔。
英雄豪情,战鼓声声,
如今只剩,风中的叹息。
城垣的视觉联想是坚固的石墙和宽阔的城门。听觉联想可能是古代战争中的号角声和战鼓声。
在不同文化中,城垣的概念相似,但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会用“city wall”来表达。
城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城市的防御结构,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文化的感知。
1.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2.
【垣】
(形声。从土,亘(xuān)声。本义:矮墙,也泛指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垣,墙也。 、 《书·梓材》。马注:“卑曰垣,高曰墉。”-既勤垣墉。 、 《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尽毁其馆之垣。 、 《汉书·萧何传》-为家不治垣产。
【组词】
垣衣、 垣堵、 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