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48:22
徒长(tú zh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现象,即植物茎部过度伸长,变得细长而脆弱,通常是由于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氮肥过多等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使得植物的茎部变得脆弱,容易折断,且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
在农业和园艺领域,徒长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植物生长的不良状态。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比喻人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实质性的进步或成就,只是表面上的增长。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植物栽培或园艺相关的话题时。
徒长这个词由“徒”和“长”两个字组成。“徒”在这里表示“仅仅、只是”,而“长”表示“生长”。这个词主要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中使用,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其使用频率和范围有所增加。
在中国,由于农业历史悠久,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词汇在文化和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徒长作为一个描述植物生长问题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植物健康生长的关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徒长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印象,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良的生长状态。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失败或不理想的结果,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
在园艺实践中,我曾遇到过由于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徒长的情况。通过调整光照和施肥,成功地改善了植物的生长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将“徒长”比喻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虚浮和无实质:
岁月徒长, 心未成熟, 如那细长的茎, 风一吹,便折断。
徒长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株细长而脆弱的植物,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细长茎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描述植物徒长的词汇可能是“leggy”或“etiolated”,这些词汇在英语园艺文献中常见,反映了不同语言对同一现象的描述。
徒长这个词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中具有特定的意义,但在更广泛的语言使用中,它可以被用来比喻缺乏实质的成长或发展。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植物生长的问题,并在更广泛的语言表达中找到其应用。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