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7:13
寥寂(liáo j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空旷、寂静、孤独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孤寂和冷清。
“寥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寥”和“寂”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寥寂”常与文人墨客的隐逸生活相联系,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在现代社会,它也可能被用来形容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寥寂”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忧郁和沉思。它让人联想到空旷的自然景观,如荒野、山谷,或是深夜的静谧,引发人们对生命、存在和孤独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寥寂”可能出现在独自旅行时,面对广阔的自然景观,感受到的孤独和宁静。这种体验让人更加珍惜与他人的联系,同时也享受独处的时光。
在诗歌中,“寥寂”可以这样运用:
月光洒在寥寂的湖面,
星辰点缀着夜的深邃。
我独自一人,
在这宁静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在英语中,“solitude”或“loneliness”可以对应“寥寂”,但“solitude”更偏向于主动选择的孤独,而“loneliness”则更多指被动感受到的孤独。
“寥寂”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外在环境的孤寂,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和深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寥寂”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细腻度。
1.
【寥】
假借为“赖”。凭依;聊赖。
【引证】
《淮南子·兵略》。按,与国策民无所聊。-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寥。
(本作廫。形声。从宀(mián),本义:空虚;寂静)。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