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46
戒口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饮食上有所节制,不随便吃东西。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健康或其他原因,避免吃某些食物或减少饮食量。
戒口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戒”和“口”两个字组成。“戒”意味着避免或禁止,“口”指饮食。在古代,戒口多用于**修行或医疗指导中,随着现代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增加。
在中华文化中,饮食与健康紧密相关,戒口常被视为一种养生方式。社会背景中,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戒口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的选择。
戒口 可能让人联想到自律和节制,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
在个人生活中,戒口可能是因为健康问题或减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例如,为了控制血糖,可能需要戒口不吃高糖食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春日的暖阳下,我戒口,不为别的,只为那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心灵。”
戒口 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淡的食物和宁静的饮食环境,如一碗清汤和安静的用餐空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etary restrictions”或“abstain from certain foods”,但具体的文化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戒口 是一个与健康和自律紧密相关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与饮食健康相关的概念。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