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16:30
哑然失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突然停止笑声,变得沉默”。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境下,原本想要笑或正在笑的人,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停止笑声,感到无语或尴尬。
哑然失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和心理状态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笑往往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但在某些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不适当的笑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或不合适。因此,哑然失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情感表达的规范和期待。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尴尬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在某些不适当的时刻,人们被迫抑制自己的情感,以适应社会或情境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有人讲了一个笑话,我原本想笑,但看到其他人的严肃表情,我便哑然失笑,感到有些尴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哑然失笑的瞬间, 笑声凝固在唇边, 尴尬的沉默, 在空气中蔓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原本张嘴准备笑,但突然停住,表情变得尴尬。听觉上,可以想象原本的笑声突然中断,留下一片寂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hoke on one's laughter" 或 "laugh awkwardly",但这些表达没有哑然失笑那样精确地捕捉到突然停止笑声的尴尬感。
哑然失笑这个词汇在描述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绘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我们的沟通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禹乃哑然而笑。
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哉。
1.
【哑】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引证】
《史记·刺客传》-吞炭为哑。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4.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