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5:24
执笔法: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书写或绘画时握笔的方式和技巧。它涉及手、手指和手腕的协调动作,以实现流畅、高效和美观的书写或绘画效果。
“执笔法”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书法和绘画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描述握笔方式的专业术语,并在教育和艺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执笔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承载着文化和审美的意义。正确的执笔法被认为是艺术修养的一部分。
提到“执笔法”,我联想到的是专注、细致和艺术的美感。它让我想到书法家在宣纸上挥毫泼墨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和创造力的氛围。
在我的学生时代,书法课上老师特别强调执笔法的重要性。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字迹歪斜,老师耐心地纠正了我的错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执笔法,如同舞者的步伐,轻盈而优雅,每一个字都是心灵的跳动。”
视觉上,“执笔法”让我想到书法作品中流畅的线条和墨迹的深浅变化。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或是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呼吸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enmanship”或“drawing technique”,它们也强调书写和绘画的技巧和风格。
“执笔法”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技术要求的词汇。它不仅关乎书写和绘画的技巧,还涉及到艺术修养和个人风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执笔法”有助于我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