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7:19
词汇“守符”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军事或道教文化。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守符”字面意思是指守护或持有某种符咒、符箓或令牌。在古代,符咒常用于道教仪式中,用以驱邪、祈福或作为身份的象征。因此,“守符”可以理解为保护和维护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守符”一词可能源自古代道教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古代,符咒和令牌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们在、军事和政治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守符”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这些符号的重视和保护。
提到“守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庄严和责任感。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仪式的敬畏感。
在现代生活中,“守符”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我们在保护某些重要物品或秘密时,可以借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我们的责任感和决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守符”来象征保护和承诺,例如: “我如守符,守护这颗心, 不让时光的箭矢,穿透它的纯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将领手持令牌,面容严肃,背景是战火纷飞的战场。音乐上,可以选择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古代仪式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护身符”(amulet)或“圣物”(relic),它们在各自文化中也有保护和神圣的含义。
“守符”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符咒和令牌的重视。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符号,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