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5:13
“慎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谨慎地行动或行事。它强调在采取行动之前要深思熟虑,避免冲动或鲁莽,以确保行为的结果是安全和有益的。
在文学作品中,“慎行”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谨慎性格或行为,如在古典小说中描述一个智者或贤人时会用到。在口语中,它可以是对他人的忠告,提醒对方在特定情况下要小心行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医学,慎行意味着在执行职责时要严格遵守规定和伦理标准。
同义词:谨慎、小心、审慎、慎重 反义词:鲁莽、冲动、轻率、草率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差异,例如“谨慎”可能更侧重于行为的细致和周到,而“慎行”则强调行动前的深思熟虑。
“慎行”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慎”意为小心、谨慎,“行”意为行动、行为。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经典中,就有强调慎行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慎行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礼”相呼应,强调在社会行为中保持适度和谨慎。在现代社会,慎行仍然被视为个人和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慎行”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和可靠的感觉,它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考虑后果,这种谨慎的态度常常与智慧和成熟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在做决定时要慎行,特别是在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时,这种谨慎的态度帮助我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慎行”: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慎行于人生的道路,
每一步都深思熟虑,
只为那最终的安宁与和谐。
视觉上,“慎行”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小心翼翼行走的人,或者是在复杂地形中谨慎导航的探险者。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谨慎的语调相关,如在重要会议上的发言。
在英语中,“慎行”可以对应为“proceed with caution”或“act prudently”,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谨慎行事的意思。
“慎行”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不仅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如何恰当地使用词汇,也在个人生活中指导我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慎行”这个词的含义和应用变得更加丰富和具体。
1.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