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8:59
“充饥”字面意思是指满足饥饿,通常指通过进食来解决饥饿感。基本含义是填饱肚子,使身体得到必要的能量和营养。
在文学中,“充饥”可能被用来描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生存状态,如在荒野中寻找食物的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常用于日常对话,表达简单地吃东西以消除饥饿。在专业领域,如营养学或食品科学中,“充饥”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概念,如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饱腹感。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强调点的不同。例如,“解饿”更侧重于消除饥饿感,“填肚”强调的是食物进入肚子,而“果腹”则有一种满足感。
“充饥”一词源于汉语,由“充”和“饥”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充”有充满、填满的意思,“饥”指饥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充饥”常常与节俭和生存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描述艰苦生活或特殊情况下的生存策略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基本需求和对生活的实际态度。
“充饥”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基本生存需求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它可能唤起一种朴素、实际的情感,也可能让人想到在困难时期的人们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有一次在长途旅行中,由于时间紧迫,只能简单地吃些零食充饥,这种经历让人更加珍惜正餐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光下,我以文字充饥,心灵得以滋养。”
视觉上,“充饥”可能让人想到简单但温暖的食物,如一碗热汤或一盘家常菜。听觉上,可能是锅碗瓢盆的声音,或是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的谈笑声。
在英语中,“充饥”可以对应为“stave off hunger”或“satisfy hunger”。不同文化中,对食物的态度和充饥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需求是普遍的。
“充饥”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触及了人类基本生存的核心。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通过不同的语境和用法,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1.
【充】
(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充,长也,高也。 、 《仪礼·特牲礼》-宗人视牲告充。
2.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