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12
“玉树芝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玉树和芝兰,两者都是古代**文化中象征高贵、纯洁和美好的植物。玉树通常指珍贵的树木,而芝兰则是指兰花,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美好的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玉树芝兰”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横溢,或者形容环境优美、气氛高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能够增添文雅和深度的感觉。在专业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或文化传承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引用和讨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高风亮节”更强调道德风范,“德才兼备”则强调德行和才能的结合。
“玉树芝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和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高尚和美好的事物,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玉树和芝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纯洁、高贵和美好。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品德和环境美的追求和崇尚。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雅、纯洁和美好的联想,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个环境优美、气氛高雅的场合时使用这个成语,比如在描述一个艺术展览或一个文化活动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玉树芝兰间,清风徐来,心随花舞,梦与月同。”
想象一幅画面,玉树和芝兰在月光下静静生长,清风拂过,带来淡淡的花香,这样的场景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高贵如兰”或“纯洁如玉”也能传达相似的意境。
“玉树芝兰”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美好和高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文雅性和深度。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佳儿恂恂授衣钵,~俱秀发。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3.
【芝】
(会意。从艸,从之,之亦声。本义:灵芝,菌类植物的一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芝,神草也。 、 《楚辞·山鬼》。注:“三秀,芝草也。”-采三秀兮于山间。 、 《楚辞·谬谏》。注:“神草也。”-拔搴元芝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草蒻也。”-咀噍芝英兮叽琼华。 、 王充《论衡》-土气和则芝草生。
4.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