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1:29
沉不住气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挑战或紧张情况时,无法保持冷静和镇定,容易表现出急躁、冲动的行为。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缺乏耐心和自制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中,“沉不住气”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沉不住气”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字面上的“沉”意味着下沉或稳定,“不住”意味着无法持续或保持。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用来描述人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在**文化中,保持冷静和自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沉不住气”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负面含义,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自制力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缺乏控制和稳定性。联想上,我可能会想到那些在压力下容易崩溃或做出错误决定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沉不住气而错失机会的情况。例如,在一次重要的面试中,由于紧张和急躁,我没有很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最终未能获得职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他沉不住气, 心跳如鼓,思绪如潮。 冷静的海洋,何时能拥抱他, 让他学会,在波涛中航行。”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暴风雨中挣扎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急促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e one's cool”或“get hot under the collar”,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在压力下失去冷静。
“沉不住气”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并描述人们在压力下的行为反应。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必要时给予他人建设性的反馈。
他这人就是~。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