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2:04
暴毙: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突然死亡,通常指的是非自然或意外的死亡,如心脏病发作、事故等。它强调了死亡的突然性和出乎意料。
“暴毙”一词源于汉语,由“暴”和“毙”两个字组成。“暴”字有突然、猛烈的意思,“毙”字则指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突然的死亡情况。
在文化中,谈论死亡通常是忌讳的,但“暴毙”这个词在新闻报道和日常交流中仍然常见,尤其是在描述意外或不幸时。
“暴毙”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剧和不幸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惜。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暴毙”这个词,除非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发生的悲剧**。它更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或严肃的讨论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未醒,他已暴毙,
生命的画卷,骤然收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udden death”或“unexpected demise”,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暴毙”相似。
“暴毙”这个词在描述突然和意外的死亡时非常有用,它传达了*的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毙】
(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斃。 、 《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斃于车中。
【组词】
毙死、 毙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