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44
“两截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性格、行为或态度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即具有双重性格或双重行为模式的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行为或性格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或矛盾。
“两截人”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两截”和“人”两个词组成,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性格或行为的分裂状态。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明显双重性格的人。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表里如一”的价值观,因此“两截人”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言行不一的人。
这个词汇往往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和不可靠。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表面上和私下里行为差异很大的人,感到不安或不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两截人”,比如在职场中遇到表面上友好但私下里却背后说人坏话的同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是个两截人,白日里是光明的使者,夜晚却成了黑暗的奴隶。”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或行为;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描述这种双重性格的对话或独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Jekyll and Hyde”,源自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小说《化身博士》,用来形容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两截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用来描述那些具有明显双重性格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绘复杂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模式。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